2024-04, 翁昕煜:“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翁昕煜的设计实践旨在探索作为造物主的人与其所造之物的关系。他希望用设计作为表达形式,发出对当今种种社会问题的看法。他寻找灵感的方式,是在横向维度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纵向维度重新认识民间传统文化和遗产。

  之前我曾参加过2015和2016年度的“设计上海”。这次受邀第一次参加“设计中国北京”,将带来“共享自行车再利用”这一个项目,展会主办方认为这一个项目与今年展会“可持续设计”的主题十分契合。

  如今,共享自行车慢慢的变成了了城市百姓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共享自行车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很快将这场美梦变成了生态灾难。随着行业的内部调整与竞争、自行车硬件设备的改革换代以及百姓们日渐增长的出行要求,成千上万的共享单车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被迫“报废”街头,有些单车甚至因为使用和维护不当,提前“退了休”。

  我觉得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更应该反思在当今这个更新换代极快、欲望飞速膨胀的时代,我们作为人类该怎么样处理环境与我们的关系。2018年冬天回国的时候,我发现国内城市的街道已经被很多类型、品牌的共享单车占领了,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确实有着很严重的共享单车废弃现象。在愤慨的同时他思考着自己能做什么,于是“再利用共享自行车”项目就此诞生。

  “再利用”是英语单词“Upcycling”的中文翻译,和“Recycling”不同的是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资源回收思路:将自行车的部件融入到设计品中,最大化地实现单车的全使用周期,最好能够降低对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正如Freitag的设计理念,他们使用废旧的卡车帆布,在严格的清洗、裁剪后对这些材料来再设计,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泊油帆布包。这种理念也是我所追求的。

  关于设计过程,在早期,我们就针对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设计了很多再利用的方案,但是随着支出越来越超出工作室的预算范围,我们也开始寻找赞助方。刚好当时有位朋友在摩拜单车(Mobike)工作并表示对这一个项目有兴趣,于是我立马飞去上海摩拜单车的设计部,与其团队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

  当我们亲自拿到这些自行车部件的时候,有了更切实际的想法。就是如何把部件本身的特性和美感,运用在实用美观的日用品上,而不是刻意地去改造它们。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反复测量、触摸和用身体感受每个部件的外形,然后大胆补全整个画面。

  直到进入工厂之前,前期所做的工作只能说是完成了50%,因为通过工厂测试打样,我们才可以验证之前的设计稿,并且及时作出调整。我们对这套产品的定位是实用美观,拒绝浮夸和高端。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简易的生产方式和通用的配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而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就可以让这套产品的生产被大部分工厂接受和实现。

  躺椅:经过不断的角度调试发现,车架的弧线是符合人体工学的,于是便将它融入到了休闲躺椅的靠背部分。

  立灯:光源支撑部件其实来源于单车轮胎的固定件—前叉。在拿到这个单车部件的时候,我们得知原本刹车线的位置可以变为灯具电源线的固定位置,于是这款立灯应运而生。

  桌面收纳:前叉内部纵横交错的加固肋在增加了PC材料后变成了分工明确的桌面收纳器。

  此次的设计理念与DIY不同,为了能不突兀地将单车部件完美融合到设计品中,一定要经过上百次的设计与调整。

  除此之外,我还将作为演讲嘉宾在设计论坛为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更多关于我和我们品牌的设计故事与感悟,期待与你们的相遇!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关键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对人类社会、自然的善意。比如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如何延长产品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关注产品的材料来源、最好能够降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污染以及碳排放、想想产品废弃后应该何去何从。没有一件产品是完美的可持续设计,但是如果我们能持续地对此进行关注,我们肯定有机会缓解现在的局面。

  设计中国北京这样的展览是很重要的,有助于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也有助于我们不难发现更多的海外优秀的设计趋势和理念。中国设计师也可通过这样的平台“走出去”。

回收网

中国上海市嘉定区嘉罗公路1688号(米乐篮球)

辽宁省沈抚创新示范区木材回收园区 A区

15940130111

回收服务区域

上海 无锡 宁波

沈阳 大连 天津

西安 重庆 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