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 我们留学生回个国就算是特权了?

  先是在国外戴口罩遭受了一波来自当地人的歧视,接着又遇到了“闭关锁国”机票贵回国难的窘境,回国了14天隔离先不提酒店费用得自理,当我们钱都花了人也安全回家了,本以为悬着的心可以安然落下,没想到又被一些同胞们骂了个狗血淋头。

  其中,最令人心寒的指责莫过于这句标语:“国家有难你不回,回国避难你最快。”

  类似的争议也在知乎上引发了对于“留学生回国避险行为”的大规模探讨和关注。光这一问题底下就吸引来一千多回答,高达251万的浏览量。

  首先,留学生在国难当头并没有视而不见。事实上,很多海外学生在中国疫情爆发最凶猛的时期都自发组织了捐赠口罩、防护服及捐钱的大规模慈善行为。 其次,从法律层面考虑,具有中国国籍的留学生拥有返回国籍国的公民权利。这跟留学生有没有捐款捐物关系不大。 最后是最高赞的,避险自救是人的本能。如果你是留学生,你很难不做出同样的选择

  在这里快速概括一下最高赞答主的观点:在危机关头,拥有mobility(流动性)的人具备更多财力、人脉和信息渠道去规避风险。这在没有流动性的人看来是一种特权,也是积怨爆发的导火索之一。

  回答中特别提到了一个英文单词叫mobility,直译过来为“流动性”,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住所、社会阶层和职业方面的迁移能力。

  说到留学生的流动性,如果我们完全闭口不谈一个人的家庭财富,那明显就是在扯淡。

  毕竟大家都看到了,钱和人在这次疫情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花几万十几万包机坐商务舱的,比没法支付起高额飞机票的留学生能更快回国。父母辈朋友有办法联系到航空公司的,比其他留学生能更快抢到飞回国的机票。

  但你要知道,mobility不仅跟钱挂钩,它也与一个人的能力,手头的人脉资源,对危机的应急能力,甚至和思维模式都息息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当疫情这样的“灰犀牛事件”降临前,我们身为留学生该如何事先提高自身的mobility,来降低外来的风险呢?

  *新冠疫情被政策专家Michele Wucker称为“灰犀牛”(Gray Rhino)。“灰犀牛”指那些很可能发生、对社会带来非常大影响,但人们依然忽视它的风险。

  这次新冠疫情推动了两波互联网浪潮:线上教育和远程办公,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波震荡。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中,有一点是肯定的——

  在全球失业率高升的未来几年间,拥有transferable skills(可迁移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会比单一化的专业人才拥有更多的机遇。

  “可迁移技能”放在信息流通的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如果你随便上网一搜,就会看到网上给出的标准定义:

  可迁移技能:特指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

  一般我们谈及可迁移技能,最先想到的无非是:表达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可惜,这些能力很难被具体量化,也没法在简历上向你的未来雇主明确表明出来。因此,我们会建议留学生在国外读书的四年大学期间,多学一些可被量化、有辨识度的实用技能。

  比方说,学一门编程语言或修一个统计专业,熟练掌握专业所需的软件,参加表演课、演讲社团和spoken word poetry(口语诗)等涉及创意写作和公共演讲能力的活动,以此来提升个人的总实力,降低自己被人才市场淘汰的概率。

  学编程语言和修统计专业不是要呼吁人人都去学CS,但一方面我们的确有看到不少留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重新读了一个数据分析的研究生学位,另一方面人文社科加数据分析的组合也是目前学术界的一大趋势,如果你有量化分析的能力,这对你的学术研究无疑是如虎添翼的。

  熟练运用专业的相关软件能帮你快速get新技能,也能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在大学期间培养创意写作和公共演讲的能力,既能帮你更好地融入国外文化,锻炼口头交流能力,也能培养“上至临场发挥,下至幽默抛梗”的个人魅力。

  另外,如果你在大学里修了双专业,万一其中一个专业行情不好难找工作,也可以从试错中迅速调整方向。两条腿走路虽然累是累一点,但顶多累个4-6年,未来几十年总归是路走的更宽,步子也更稳一些。

  就算你没在这次美股4次的熔断中做空美股小赚一笔,你至少也隐约感受到接下来几年挣钱有多困难了吧。不过,从全球经济大环境来看这次疫情:挣钱事小,失业事大。

  我已经知道身边好几个从事创意行业的美国同学受疫情波动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平日里按时薪和项目接活的他们,手头存款只够维持4-5个月的生计。

  除了创意人士,一直被认为是学术界“公务员铁饭碗”的教授也遭遇了事业重创。非tenure(终身职位)的教授们发现了自己忽然成了学术界劳动力产能过剩的受害者。这只能说,覆巢之下无完卵,经济下行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越到这种危机关头,就越能凸显出理财的重要性。学生党没有稳定的收入意味着,我们只可以靠从小到大收到的压岁钱吃老本,要不是通过平日大学的兼职打工来赚钱。如果你手头每个月有定期的小额收入,能够最终靠多读理财的工具书,多观察金融市场,为毕业后建立一个成熟稳健的投资习惯做铺垫。

  假如你未来几年有考虑在国外大学做兼职,一定要找给自己的专业能力带来正反馈的工作。“正反馈”在这里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那些能在你打工挣钱的同时,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工作。

  举个例子,你平时给教授当TA(助教),去大学实验室搬砖,或者用CPT*找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要比你去食堂给同学们盛菜饭,去可回收站做垃圾分类,或者在学校商店当收银员,对你的专业能力更有帮助。

  *部分美国大学允许留学生用实习签证边读书边实习,该签证就是CPT,即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的缩写。

  不过,我们是不建议学生在上学期间盲目赚钱的。如果你出国是为了想认真学知识学技术,那么多花时间投资自己、用学识和技能武装自己的大脑,这显然比你目前赚的那点小钱要更有价值。毕竟钱会贬值,投资自己则是会升值的。

  尽管我们在这里讲的是留学生的大学兼职,但老实说这届大一新生还不一定能在今年秋季顺利入学呢。往好处想想,假如大学多放给你一个间隔学期或间隔年(gap semester/year),就当老天爷给疲于奔波的我们放了一个悠长的假期吧。

  在这个网红人数多于粉丝量、自媒体市场几近呈饱和的年代,只身一人闯入新媒体,从零孵化一个平台,是不是等同于飞蛾扑火的“自杀行为”?

  新媒体今后的路的确是越来越难走的,坦白说甚至会呈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那些有营销天赋和能力的新媒体人会继续被市场奖励,而资质平平的内容创造者很长一段时间将经历新媒体的寒冬。

  可如果你没有快速变现的打算,只想拥有几个平台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思考,运营1-2个新媒体平台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开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或者在b站发布视频,能锻炼你各方面的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力、创造力、洞察市场的能力等等...这些与现实接轨的商业能力也会在你今后的职场派上用场。

  除了自身的成长,自媒体平台还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人脉资源和发声渠道。关注你的人非常有可能会成为与你拥有相似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的新朋友。

  假如出现像这次疫情的突发状况,拥有平台的你也能快速向外界发声寻求帮助,帮你提高曝光率,以此来降低外部风险带来的伤害。

  2020年才刚刚过去三分之一,涉世未深的留学生们却被迫经历了大量来自现实社会的恶意:从一腔热血倾囊相助去支援危难中的祖国,到遭受国外路人的歧视冷落和无端谩骂,到30多个小时辗转三四国的高强度高风险的“跑毒”,再到服从国家安排的14天宾馆隔离期间,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贴上妖魔化标签进行标语式的侮辱...

  经历了这么多苦难的留学生,说到底只是一群想快点回家、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罢了。

  留学生是一个阶层跨度很大的群体,一小部分人出身非富即贵,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论我们出身如何,回国自救的求生欲本就不该当成原罪来指责。何况在这次疫情面前,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完美受害者。

回收网

中国上海市嘉定区嘉罗公路1688号(米乐篮球)

辽宁省沈抚创新示范区木材回收园区 A区

15940130111

回收服务区域

上海 无锡 宁波

沈阳 大连 天津

西安 重庆 南宁